咖啡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咖啡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北斗赋能孕育数千亿级产业背后是天赋还是人赋

发布时间:2021-01-09 00:53:21 阅读: 来源:咖啡机厂家

——“向科技工作者致敬”系列报道

千龙网北京6月26日讯 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言,“天赋”不只是一个名词。

“无论是穿梭在冰天雪地里的驴友、还是高速运行的车辆,乃至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等,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千里之外的人们能掌握它们的位置、轨迹,这正是北斗的赋能之旅”,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苗前军日前在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正常情况下人们常常忽略了它,而一旦遇有突发状况,比如驴友遭遇极端恶劣天气等,这时他们的能力、能量不足以抗衡风险,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在天上工作的北斗卫星们,通过信号等感知了其位置信息,从而帮助人们迅速对遇险者进行定位、展开救援。

苗前军进一步表示,“像天眼一样俯瞰着大地,感知信号、传递信号,这些有用的信号、信息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能量,北斗卫星们所编制的北斗导航系统时时刻刻都在天地间传递能量,天赋这个名词在北斗的世界里回归了其本来的动词语义——天所赋予、由天赋予。”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这仅仅是纸面上的,实际上,在天上的北斗赋予给地球上人们的能量可以说无法估量,而且随着北斗系统的完善和应用的逐步普及,北斗的应用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想象,”苗前军十分笃定地告诉千龙网记者。

不过,万众瞩目的北斗显然也并非从天而降、生来就有。对此,人们不禁要追问,又是谁赋予了北斗“天赋”?北斗还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天赋”?

北斗的春天:2020年导航业产值将达4000亿

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这讲的是一种大自然的律动,如今,可不只是星参“北斗”了。

每一天清晨,北京控股集团旗下北京燃气集团的巡检员们就像往常一样,拿着巡检仪和经过改装的北斗终端,在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沿着燃气管道线路进行巡检。

一名巡检师傅对千龙网说,“一旦感知到漏气,通过北斗终端,我们能第一时间定位到燃气管道的精确位置,从而为抢修等后续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

对此,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进一步表示,北斗卫星系统是分布在天上的一张网,而在首都地底下,则延伸着1.8万公里长的一张燃气管道网,通过数据整理、录入、匹配等,我们将地底下的这张网搬到北斗这张网上来,完美跨界融合,两张网变成一张网,通过北斗定位功能,能精准定位首都燃气管理的位置信息。

北京燃气集团是北京市民使用燃气的供应方。截至2016年,北京市燃气集团京内用户数量达到580万户,天然气管线长度1.8万余公里,天然气供应量已达到152.24亿立方米。

北京燃气集团的上级主管单位北京控股集团总经理侯子波对此表示,首都工作无小事,燃气供应关系到首都能源安全、关系到首都安全,确保燃气供应安全,是我们的一大职责和使命。

88岁的“北斗之父”、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应用。

支晓晔说,整体看,自从应用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以后,北京市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由70%提高到90%,北京燃气的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前列,北斗不仅是国之利器,还造福了京城的千家万户。

不仅如此,在市政公用领域,城镇供热、供水排水、电力电网、交通运输、建筑物形变监测、工程机械作业、边防安全等也在逐步应用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在导航领域以及刚刚孕育的共享单车领域等,北斗同样在大力布局。

在日前举行的“智慧北斗精准应用峰会”上,88岁的“北斗之父”、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对千龙网记者表示,他注意到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北斗的定位功能正在共享单车行业中大展身手。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70%。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告诉千龙网记者,北斗已经逐渐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行业中,北斗+已形成蔚然之势,凸显出巨大的生命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为何参北斗?

从星参北斗到人参北斗,从一个行业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参照北斗,北斗究竟有何魅力?

“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而北斗卫星系统能为人们提供精准的位置和时间信息。”谈到北斗卫星系统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李建成院士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信息化程度越高,人们对时间和位置信息的依赖度也越高,北斗也将越来越有用武之地。”

北斗正是生逢其时。

北斗,作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开发计划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卫星“北斗一号”首颗卫星于2000年10月31日发射升空。之后的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我国又成功将第二颗、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太空中的北斗卫星编织了北斗‘星阵’,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就可以通过卫星和用户之间的信号传递来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可以在覆盖区域内实现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这样人们就可以用到北斗‘星阵’的力量了。”苗前军说。

而在21世纪头十几年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新生行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北斗军工转民用的局面下,北斗的发展迎来了良机。

但与此同时,北斗又生逢其天敌。

这便是早已于上世纪投入使用并基本完成全球布局的GPS系统。经过多年布局,GPS系统在全球民用市场上占据着领先地位,诸如国内的汽车导航、手机地图等,GPS系统早已经混得“脸熟”,赚得盆满钵满。

“一方面,导航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卫星导航产业市场前景巨大,另一方面,北斗又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苗前军告诉千龙网记者,“北斗必须不断进化,从而积聚更大的能量,才能有更大的用场。”

“从这个角度看,北斗其实有着后发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告诉千龙网记者,“因为GPS卫星已在天上完成布局,短期内难以大规模重新发射卫星,而北斗可在试验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完善卫星的功能,相比于GPS,北斗可以更有‘天赋’。”

以谭述森所主持完成的北斗二号卫星为例,通过设计,使北斗二号系统成为世界上首个全星座播发三频信号、基本导航与广域增强一体化的卫星导航系统。

苗前军进一步表示:“还应该看到,导航行业的协同发展必将是大势所趋,兼容发展才是正道。比如是一辆用导航驾驶的车辆,假定这辆车只连接了GPS一个导航系统,行驶中GPS导航系统突然出现问题怎么办?如果这辆车同时连接了北斗导航系统,即使GPS失灵,还有北斗可正常运转,多终端更能确保安全。更何况,北斗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天赋’越来越强大,北斗将具备独门绝技,比如北斗比起GPS多了一项短报文功能,即使用者可通过北斗终端发信息告知自己的位置,使其他人能迅速定位找到自己。总之,随着布局完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在生活中必将更多地‘参’北斗,北斗的应用高峰即将到来。”

谁为北斗赋能?

6月12日,在美丽的北京雁栖湖畔,一场与北斗应用有关的会议如期召开。记者注意到,这场会议中,共有孙家栋、沈荣骏、李德仁、倪光南、姚建铨、戚发轫、王家耀、范本尧、何积丰、李建成、周成虎、谭述森等12位院士及其他业内外400余人参会。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安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北斗卫星技术研发及应用,12位院士们等各抒己见,共话北斗发展之路。

其中,已是88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北斗之父孙家栋作了20分钟的发言,引人瞩目、更令人深思。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我们国家搞的是急需的通讯、气象等卫星。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的卫星品种已经比较齐全了,而且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技术也跟上去了。这种情况下,国家才非常慎重地开始发展北斗导航卫星。”

“一起步就比美国GPS晚了20多年,我们必须艰苦奋斗,大步前进。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赶”。

“投身北斗事业,是充满挑战的,但又是幸运的”,上世纪90年代,52岁的谭述森离开奋斗29载、功绩显赫的军事测绘战线,和孙家栋等人一起开始了在北斗研发领域进行探路。

克服一系列技术“拦路虎”、克服人才匮乏、突破卫星定位理论……对此,谭述森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淡淡地说,“攻克技术难题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不断前进”。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卫星发射又一次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研制发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难题并未结束。

“我一直有个情结!北斗的研制成功无疑是我国军工科技的重大突破,让人振奋,如果这一带有民用属性的自主创新技术能在更广的领域服务于百姓的生产生活,这对于我们科学工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倍感欣喜的事”,孙家栋坦言道。

为此,孙家栋指出,北斗的应用,必须形成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格局。

而随着北斗卫星系统在我国军事领域应用的成熟,其民用化趋势及需求均日益高涨。2011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提出“举旗卫星导航,亮剑北斗应用;乘风位置服务,扬帆智慧物联”的倡议。

“北斗的应用必须是真实的,是真的有益于人们的生活,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苗前军告诉千龙网记者,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开启了北斗的“百城百联百用”计划,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是“百城百联百用”计划的核心成果。为促进北斗在更多领域展开应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又持续推出“百企XUN道”主题活动,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的应用引入更多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领域,并逐步开花结果。

北京燃气领域正是北斗民用的首吃螃蟹者。

第一时间沟通探讨,进行数据录入、整理,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将天上地下两张网合成可视化的一张网,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为首都能源安全做出保障……对此,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坦承,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克服了一道道难题。“首吃螃蟹,其实并不容易,北斗与燃气作业如何深度结合?作业数据如何全面融合?北斗还有哪些应用可以充分挖掘?这些都是难题,甚至至今,还有少数十分老旧的管网数据还没能精准定位并录入。”

今年2月,88岁的“北斗之父”孙家栋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应用时对此予以肯定,“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以此为基础,未来北斗军工转民用有望更好地开花结果。”

北京控股集团总经理侯子波表示,北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的一张科技名片,这对于我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有重大意义,下一步,在一如既往深化推进北京燃气应用北斗的基础上,还将推进北斗在城市建设、城市水务、城市环卫、清洁能源、养老医疗、智慧城市等公用事业领域大显身手。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隆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苗前军对千龙网记者表示,北斗赋能是北斗人齐心努力的结果,是以孙家栋院士为首的广大北斗战线上的人们从研制、发射到应用等各方面不断攻坚克难、呕心沥血的结晶。

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姚建铨对此则表示,北斗的研发建设是北斗人不断艰辛开拓的一路,这种历程引起了全社会关注,继航天精神之后,一种新的精神“北斗精神”也引人瞩目。

披荆斩棘在路上

据预测,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北斗民用是一道大餐,千舟已竞发。

不过,苗前军也有对北斗的担忧。

在国内,首先是认知度不足,与GPS相比,北斗还需要市场进一步的培育,但是这种培育需要区域、行业进行正常的培育,而非是基于炒作而盲目大干快上一些重复项目、虚假项目,最终造成一些行业乱象。目前来看,北斗行业的集约度不高,从政策到产业等各环节均存在这一问题,容易造成大家为角逐北斗这块蛋糕而带来整体低效无序的发展。此外,北斗的发展需要各级部门规划政策的推动,更需要对规划政策的实施和监督,甚至借鉴国外经验,在一些关键领域采取强制推广北斗导航应用政策。

而在国外,北斗的国际化之路尚存在一些难题。首先是国际上对北斗的了解并不充分,对导航行业民用化和兼容发展的趋势尚未看清;其次是没能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一样,这意味着走出去的每一步或许都是不同的,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第三,北斗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约北斗在国外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一些国内企业借走出去的风口,利用北斗非法牟利,这一点也值得警惕和规避。

苗前军进一步表示,虽然难题不少,但只要认准方向,按照既定步骤坚定前行,做好“铺天”、“盖地”,北斗的春天就在眼前。

在“铺天”上,苗前军对千龙网记者说,北斗布局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2000年至今以来,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一共发射了23颗星,今年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今年预计发射6颗左右,计划在2018年完成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网,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在“盖地”上,苗前军表示,自2014年提出“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以来,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经逐步为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今年的“百企XUN道”主题活动正进展喜人。

“百企XUN道”主题活动正进展喜人,受到孙家栋院士肯定。

孙家栋表示,像北斗这种量级的应用,必须要善于把握大风向、大脉动。经济社会整体向前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正是时代脉动旋律。

从经济社会层面来看,北斗技术早已跳脱出单一导航技术狭义范畴,成为一项平民化、普通百姓常用的高精尖技术,北斗系统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苗前军还进一步表示,“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任务,随着一系列合作的落地,北斗势必将逐步乘风破浪,北斗人利国利民的夙愿终将达成。

岁月轮回

爸爸我爱您

无声